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有哪些误区

作者:佚名 来源:文章屋 2019-06-11 教学课件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根据教师的教案,把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声音、动画)图片、文字来表述并构成的课堂要件。它可以生动、形象的描述各种教学问题,增加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在中小学教学中的手段,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我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方法、及其误区。

  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原则:

  1、以人为本的制作原则

  课件制作以人为本,就是以教学双方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和主导作用,既方便教师演示,又方便学生自学。简单说来,让自学类的课件能够在结构方面松散一点,方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适应课堂演示;让演示类的课件能够更加注重人机交互,能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

  2、科学性原则:

  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特性,不失时机的穿插学与教的信息交流。

  3、素材精选原则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实践为主线,实现由“语言研究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变,加强语文实践能力的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和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可能与物理、数学等理科相比,一味地追求动画、形式多样的插图等,而是要精选多媒体制作的素材,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创造能力、个性、灵气等。不追求不等于说不用,就目前中国的音像市场有许多以中国古典文学蓝本改编的vcd、录像,我们可通过电脑的视频、音频采集,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剪辑下来,插入我们的教学课件中。

  例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类写景抒情的课文。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完全可以勾画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可以虚拟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从而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的诗意的画境,它所能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能很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除了可以听书本课文的朗诵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当代一些好的朗诵作品,配上与主题一致的背景音乐、画面,让学生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中国语文文字的认识应用能力。又如《斑羚飞渡》、《羚羊木雕》一类情节性很强的文章,若是单让学生朗读,效果不一定好,但若是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图片再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们的感受将会更加深刻。再如上《马》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提供许多其它写马的作品。可以演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古诗;现代作家关于马的作品:等。

  二、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方法

  从几年前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信息整合无不要求教师的计算机素质。一线教师都很清楚:要想跟上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是何等的困难。年轻教师学学信息技术还马马虎虎,但对大多数有心尝试课改的中年教师又该如何面对呢?如何让一线教师在计算机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快速做出自己的网页课件呢?“偷梁换柱”和“盗亦有道”对我们不无启发。

  1、“偷梁换柱”法

  大凡有过上网经验的教师都知道,互联网虽然大,内容多但是很多网页给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仔细看看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相像。其实有点经验的人都知道网页修改很容易,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发挥的舞台。 首先上网搜索,找到你喜欢的或适合你使用的网页然后保存下来,接着用网页编辑工具,如dreamwever打开该网页,你可以看到网页中所有元素(图片,文字,动画等)都变成了一个个可以编辑的单元格。现在要做的就是换文字,换图片,换链接,换一切你想换的元素。当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换上你的大名。存盘后再次在浏览器中打开,你可以看到你的最新成果了,不过这可是你“偷梁换柱”的结果。 如果你是位高手的话,也可以用高级手段来“偷梁换柱”。找到合适的网页,可以不是一个,根据自己的需要由这些网页生成“模版”、“css式样表”、“html式样”。这样在做网页时,就可以轻松许多。打开页有下面来句感谢的话:感谢××提供帮助!对于原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安慰。对于有版权的图片和视频文件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

  2、合作开发

  其实不管是“偷梁换柱”还是“盗亦有道”都不是课件开发的最终解决方法。真正要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素材问题必须实现合作开发。

  (1)合作开发产生的背景: 如果我们按某种主题比如“戏曲大舞台”在网上搜索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很多与“戏曲大舞台”有关的课件,有powerpoint的,有authorwear的,有flash的,还有网页的等等。不用别人说就可以看出有的课件制作比较好,有的却很一般,问题是你还会经常发现很多较差的课件是在有好的课件之后制作的。奇怪吗?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简单,这就是保守、自私的结果。有的较好的课件只能看不能下载,或者下载后发现是打包的,无法修改。所以只能自己开发了,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合作开发的可行性方式: 自由软件方式:这是国际通用的方式。作为业余撰稿人,在做好课件和素材之后不要加密,即使为了发布需要而打包处理后也应把源文件同时发布出来,让所有一线教师从你的创意中得到启迪,通过简单的修改而成为自己所适用的课件,并进行新的应用。就如同互联网上的自由软件一样,只要不是商用目的你可以随意使用。 交换方式:你可以加密。但有人想索取你的源码时必须提供自己的作品作为交换。互相授权,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变相收费方式:说到变相收费即不是真正的收费,有种较为流行的方式可以参考:注册会员,点击广告。想要你源码的教师可以注册成为你的会员,帮你点击广告。你可以从广告商那儿取得你的开发资金。

  (3)合作开发的意义: 对一个人来说不管技术有多高,创意有多好,但他不可能对所有主题都能有所建树,他都会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都会面临一个借鉴的问题。是“偷”还是“盗”?其实高手也要参考。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呢! 任何课件或者素材如果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被别人不断地引用,不断地在实践中被修改,不断地补充;再不断地发布,不断地应用。只有大家都来使用它,其价值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相信所有的教师在制作完课件后都不是打算让自己欣赏吧!“版权所有,*不究”愿合作开发的日子早日到来吧!

  三、语文教学中多媒休教学课件的制作误区

  1、误区之一:

  过重技术,违反认知规律。 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之初,所谓课件往往是文字、图画的简单拼合,界面与插件过于单调呆板(特别是一些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的课件),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追求美观一度成为课件开发者的共识。而目前,一些课件制作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似乎不如此则显示不出“档次”。这些课件的确“花”一点,“好玩”一点,但恰恰是这一点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见过一个用flash软件制作的《桃花源记》课件,赏析部分共两分钟,画面上桃花纷飞,图案迭换,文字上下翻腾,赏析内容跳荡出现,诗歌朗诵声情并茂,所配音乐惨惨凄凄。用这样的课件上课,学生似乎接触到许多东西,实则在轰轰烈烈的背后,根本就没有记住、理解任何东西,更谈不上因而去反思、创造了。

  2、误区之二:

  信息超量,出现“迷航”现象。 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我们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惟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的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

  3、误区之三:

  留白不足,限制学生思维。 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师生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一些不良课件中,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此外,目前的课件制作还存在缺乏通用性、容错性、以视听代替朗读等误区。 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制作的误区,真正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我们的课件制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其次课件制作时,我们要给计算机正确定位,将计算机作为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课件设计者不应将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图片、活泼生动的动画上,而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另外,课件制作应该向积件方向发展。建立积件后,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需要的教学资源、选择恰当的信息呈现方式和适宜的教学策略,还能利用internet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最优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教育。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CAI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