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选择
来自石波的问题

  李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李某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李某实施报复,而李某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后来

  李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给李某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刺激。通过调查发现短信发送人后,一些亲戚朋友建议李某实施报复,而李某主张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后来,法院判决发信人向李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万。据此回答第1-2题。1、该短信发送人的行为[]①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②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不道德行为③侵犯了公民的通信秘密④是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A、法律是解决矛盾纠纷的唯一正确手段B、学习法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遵守法律C、法律意识强的公民享有的权利就多D、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回答
2020-12-24 22:26
我要回答
金玉

  1、本题主要考查对人格尊严权的认识。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把握材料中“李某收到的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说明该短信发送人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结合这些内容筛选与之相符的选项即可。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其他人格权如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均从不同方面维护、保证人的尊严。2、本题主要考查对维护合法权利的认识。解答本题的突破点是理解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途径维护合法权益。结合这些内容筛选与之相符的选项即可。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尊纪守法,既是公民良好素质的体现,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解:1、①材料中“李某收到的短信内容,充斥着侮辱、谩骂和恐吓,”说明该短信发送人侵犯了李某的名誉权。故此项正确。②该短信发送人的行为既是违法的,又是不道德的,故此项正确。③该短信发送人的行为并没有侵犯李某的隐私权,故此项不正确。④根据材料中对该短信发送人的处理,“法院判决发信人向李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500万”,可见不是犯罪行为。故此项不正确。故A正确。2、A.“唯一”说法错误,所以此项说法不正确。B.材料没有体现,学习法律的目的,所以此项说法不正确。C.说法错误,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所以此项说法不正确。D.材料中李某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现出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此项说法正确。故选:1、A2、D

2020-12-24 22:31:05

最新问答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